
當重複性工作被AI取代,更看重人才的溝通能力與思辨力,本篇文章將就溝通能力的3個誤區與9大實用溝通技巧,協助您透過精確表達發揮決策影響力。
溝通一直是職場中不可或缺的軟實力。隨著AI工具的普及,許多重複性高、邏輯性的工作都能由AI高效完成,這使得人類的價值更聚焦在高層次的決策者、協調者與創新者。在這個轉變中,溝通力不再只是基本能力,而是你應對未來的核心競爭力。本文將從企業視角,探討溝通力的戰略價值,並提供九大職場必備溝通心法,幫助你與企業共同成長。
為什麼溝通技巧是職場與求職的核心競爭力?
溝通技巧是職場的核心競爭力,因為這項能力不僅反映出人才表達的清晰度與邏輯性,更代表其協作、解決衝突和建立團隊關係的潛力; 無論是向主管彙報、與團隊協作,甚至是商業談判,有效的溝通能事半功倍。
從資訊傳遞到價值創造
隨著AI的發展越來越進步,溝通扮演著從「資訊傳遞」走向「價值創造」的關鍵角色,人才的價值不再僅限於執行任務,而是與AI協作更專注於解決複雜問題與推動業務執行,幾個情境如下:
- 跨地域的線上會議,利用AI協作會議記錄,清晰的溝通力幫助AI判定語義,產出會議記錄減少二次編修的時間。
- 智能工具的協作下,高品質的產出不再耗時耗力,透過下達清楚的指令,更有效生成工作成果。
從履歷到面試,溝通細節決定成敗
求職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,都充滿了溝通的細節。履歷是你的第一份溝通文件,它必須清晰、精準地傳達你的優勢。而面試則是面對面溝通的關鍵時刻。你如何回答面試官的問題、如何展現你的傾聽力,以及在對話中能否精準的表達與自信,這些都將直接影響面試官對你的印象。換句話說,面試過程中的溝通力,是當下即刻展現的一項重要軟實力,能讓你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。
〈延伸閱讀:面試自我介紹3重點! 讓你一開始就留下好印象〉
溝通技巧強的人才,更快被看見
獵頭顧問在推薦人才時,除了專業技能與學歷背景,越來越重視溝通表現。這項能力包含了多個面向:表達清晰度是否能讓對方快速理解?背後的思維是否能有效解決問題?是否能凝聚團隊的向心力?這些溝通能力直接關係到一個人在新環境中能否快速適應、融入並發揮價值。因此,擁有卓越溝通技巧的人,往往能更快地被企業與主管看見,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。
溝通是建立信任感的關鍵
在職場中,信任感是團隊協作、人際關係和個人影響力的基石。而建立信任的過程,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溝通。藉由每一次溝通中所展現的專業與思維進而達成工作目標,會幫助你的言論會更具信服力,這也正是溝通技巧所帶來的強大影響力與領導力。
什麼是有效溝通?你以為自己在溝通,其實只是「講話」嗎?
有效溝通並不是話說得越多越好,而是能讓雙方精準交流。它始於開放、正向的溝通心法,可以依據對象、目的、方式,搭配客觀的表達、耐心的傾聽與提問,在每一次互動中,為未來更深層的交流建立基礎。
舉例來說,如果一位同事簡單交代任務卻沒有確認對方理解,這是無效的溝通;反之,若能確保雙方都明確知道工作方向,就是有效的溝通。
〈延伸閱讀:如何在團隊中有效溝通? 5種方法建立卓越團隊〉
先避開溝通的常見誤區:
溝通技巧誤區1:只顧著說或只聽不回應,缺乏雙向互動
很多人誤以為「溝通」就是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就好,或是認為只要聽完對方說話就夠了。然而,有效的溝通是雙向的且平等的。若只有一方不斷輸出,或另一方僅僅被動接收,資訊就無法真正流通。有意義的對話,是透過提問、回應,讓雙方資訊同步。
溝通技巧誤區2:把「表達自我」當作「說服他人」
溝通的核心是交換想法,而非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。應陳述你的感受與立場,並保持開放的態度,透過提問傾聽對方的看法。多使用「我認為…」或「我的想法是…」來表達,避免使用有指責意味的語言如:「你應該…」或「你必須…」,讓溝通更具彈性。
〈延伸閱讀:提高說服力的4種技巧〉
〈延伸閱讀:如何提升溝通說服力?成功人士先培養的6大軟實力特質〉
溝通技巧誤區3:情緒影響對話
溝通卡住還有一個狀況是,是情緒被激起,使對話轉變成指責或防衛,當察覺到話題開始偏離無法聚焦時,試著換個角度描述事實,或是運用換位思考,找到彼此的交集,當雙方有餘裕聚焦在事情而非情緒上,對話才有機會清晰、有條理地推進。
必學的9大溝通技巧!讓你在職場如魚得水
有效的溝通在工作場景中絕非單向的指令傳達,而是雙向的互動過程。掌握以下 9 個技巧,從心態、方法到實踐,幫助你在職場中,成為更有影響力、說服力的溝通高手。
必學溝通技巧1:傾聽
溝通技巧的第一步,先專注理解對方,而非急著表達。多關心、多傾聽,將焦點放在對方。當你專注於對方的話語,並適時給予回應或提問,不僅能確保資訊傳遞的準確性,避免誤解,也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重視,信任感也隨之加深,也許說的更多!
必學溝通技巧2:心態
溝通的目的並非為了辯出高下,而是找到一條雙方都能繼續前行的道路。換位思考像是理性地從對方的「為什麼」出發,跳脫自身立場,從對方的角度理解其需求、顧慮與潛在動機,突破溝通盲區,而同理心像是感性層面協作,避免對話中不必要的對立。
必學溝通技巧3: 情緒穩定
溝通技巧中情緒也是不容小覷的觀察點,往往溝通的立意良好,若處於憤怒、焦慮或防禦的狀態時,容易使溝通失焦盡而終止對話,有效的溝通者,懂得先覺察並控制自己的情緒,不讓其影響對話的客觀性與建設性。
當感到情緒激動時,可以先暫停、深呼吸,甚至將對話延後,給自己冷靜的空間。
透過練習保持理性,你才能將對話焦點始終放在解決問題上,而非個人情緒的宣洩,讓每一次溝通都更具成效。
〈延伸閱讀:職人必備!電話禮儀與客訴處理的4大技巧〉
必學溝通技巧4:提問的力量
透過適當的提問,不僅能引導對方的說出想法,好的提問甚至能協助將抽象的策略轉化為具體的執行細節,將複雜的決策簡化為可衡量的指標,迅速釐清模糊地帶,排除溝通雜訊。
例如,與其問「你覺得這個專案應該怎麼做?」不如問:「在我們現有的預算和時程內,你認為這次專案的優先順位是功能完整性還是市場導入速度?」這個提問將開放式的討論收斂為一個具體的決策點,讓團隊能立即聚焦並採取行動,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與方向偏離。
必學溝通技巧5:清楚簡潔的表達
表達時請避免模糊或冗長的對話,運用重點關鍵字、可量化的語句架構,清楚表達內在想法,讓聽者能立即掌握重點。也可以運用「先結論,後細節」將複雜的資訊簡化,這個溝通技巧也能幫助推進溝通精準與效率
例子1:比起說「我認為那項專案的某些部分可能需要稍微修改一下」,不如直接說「我建議將專案報告中的第三頁數據更新為最新資料。
必學溝通技巧6:對象與目的
有效的溝通並非一股腦地傾訴,而是有策略地傳達。先釐清你的溝通目的與溝通對象,決定你應該「說什麼」和「怎麼說」。
- 對誰說:不同對象有不同關注重點與期望,因此你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
- 為什麼說:釐清是為了傳達資訊、解決問題、還是影響決策?明確的目的能幫助你組織內容,確保每次對話都有實質產出。
例如:
對上司,要清楚列出「狀況—建議—預期成果,需要他確認」,用詞言簡意賅,目的是獲得老闆的決策;對同事,多一點協作與討論,目的是共同尋找最佳方案;對客戶,話語展現專業並滿足他們的需求建立信任感,獲得服務收入。
〈延伸閱讀:職場人際6大招!讓上司前輩變成好溝通的夥伴〉
必學溝通技巧7:留意非語言溝通
眼神、肢體語言、語氣,這些非語言訊息往往比言語本身傳達更多真實意圖。一個真誠的微笑、一個肯定的點頭,都可能在無形中拉近與對方的距離。
必學溝通技巧8:選擇合適的時機與場合
在對的時間(時機與對方狀態)、對的地點(場合與隱私性),使用對的工具與內容(訊息與表達方式),才能確保你的訊息被有效接收,並達到預期目的。忽視其中任何一項,都可能導致訊息傳遞失真,甚至產生不必要的誤解,讓原本簡單的溝通任務變得複雜而無效。
必學溝通技巧9:回饋力
回饋力是溝通技巧中至關重要的一環。它不僅僅是單純的意見交換,更是讓個人與團隊持續進步的動力。一個有效的溝通,必須包含給予和接收具體的、有建設性的回饋。
在給予回饋時,請聚焦於事實與行為而非個人,並提供明確的改進方向。例如,與其說「你的報告很差」,不如說「你的報告中,第三頁的數據來源可以再補充說明,會更有說服力。」
同時,我們也必須學習如何正面接收回饋。將批評視為成長的機會,而非個人攻擊。當你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傾聽,並將回饋轉化為具體的行動,不僅能提升自己的能力,更能展現出專業與成熟度,讓溝通成為一個良性循環。
培養溝通技巧,將決定你職涯的深度與廣度!
溝通技巧不僅是職場軟實力,更是一項你職涯複利的長期投資。對於求職者而言,它是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關鍵;對於企業而言,則是不受時代更迭、實現長期成功的基石。無論你正處於哪個階段, 如遇獲得具體的解決方案,歡迎隨時聯繫精英人力的專業顧問團隊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