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教練與教練式管理
教練是什麼?
教練(Coaching):教練是一種夥伴關係,在過程中不斷啟發客戶的創意及思維,激勵客戶,讓他(她)們的個人及專業潛能發揮到極致。這是ICF(國際教練聯盟)對教練的定義。
什麼是「教練式的領導人」?
從企業角度來看,教練式主管先要把屬下當成客戶,時時啟發他們的創意與思維,不要讓屬下老是聽命行事。主管能不能看到屬下的潛能?時時鼓勵他們,讓他們也能相信及發展自己的潛能,這就是教練式領導人的風範。而這樣的領導人,才有能力替公司培養人才,因應未來企業發展的需要。
企業教練的價值
- 主管與關鍵人才加值能力提升,將企業由 A 推向 A+ 的境界
- 激發人才創新潛能、提升影響力,使企業達到最佳營運績效
- 建立高效團隊,創造團隊合作帶來的最大效果
教練與全球領導力
教練與領導的關係就在「啟發」與「激勵」上,教練用問問題與聆聽的方式來啟發客戶,用肯定來激勵,而一位21世紀的全球領導者的前5項核心技能中,「重視多元化,建立伙伴關係,及分享領導權」全都與教練核心理念與技能相關。
重視多元化的基礎在「尊重」,這也是一位專業教練最重要的信念「尊重不批判」。資深及資淺的員工的需求有何不同?我們身為主管能不能知道每位屬下的長短而讓他們能彼此互補?我們是否了解每位屬下的價值觀而不批判?我們如何用適合對方的方式來激勵對方,而非用一致的方法?
建立伙伴關係需要用到教練的溝通技巧,這包含聆聽,提問,轉念及有效回饋。這些技巧的背後的教練理念都是“放下自我“,如果沒有放下自己,所有的技巧都不會有效,如果您有懷疑,只要來上一堂ICTP的聆聽課程,馬上就會得到回饋,用自己的價值觀(自我)來聆聽,會完全聽不到對方真正的想法。
分享領導權分享領導權指的是領導者有能力授權給更有專業的人, 創造一個「共好」的環境,這需要用到教練的「教練當下與啟發覺察」的能力,知道自己的「能」與「不能」,承認自己也有極限,是能夠分享領導的重要自覺。除了知道自己的不能,還要能彰顯他人的「能」,彼此合作,才能滿足公司全球化腳步的需求。
教練式領導的價值
- 建立組織內教練式談話的模式,有效提高團隊績效
- 在團隊中運用教練式談話的技術、提高生產力、領導效能及工作氛圍,成為高績效的主管。
- 形塑團隊建設性的溝通文化。
- 提供主管領導團隊的工具,建立信心,提升領導力。
- 協助參與學員建立社群,促進彼此交流,相互教練的正向風氣。
領導者與管理者的不同
每位主管都有領導的能力,不要忙於管理,而忽略了自己也是一位領導人。而唯有領導,才能得到人心,唯有學習教練式的領導,才能讓自己在領導的路上走的更有力。
領導者:Do Right Things 做對的事
- 強調“What”願景
- 注重人性管理
- 追求組織的效果性(Effectiveness)
- 用教練方式帶領
管理者:Do Things Right 把事做對
- 聚焦在“How”(方法)
- 工作/程序/資源管理
- 注重(組織的) 效率性 (Efficiency)
- 用紀律/法規帶領
效果與效率的差異舉 Mother Teresa 的仁愛之家就是最好的例子,去仁愛之家的志工被要求一定要親手洗及曬病人的衣物,也有人想捐款買洗衣機及乾衣機,以增加「效率」,但都被 Mother Teresa 婉拒了,她的理由是「志工一定要親自接觸病人,給與愛與關懷」,這個決定的「效果」就是每位志工都對照顧貧苦無依的人有非常深刻的體會,回來後也對自己的生活更加感恩,對 Mother Teresa 的景仰與敬佩就更非言語所能形容了!
(筆者/梅家仁 Leadership and Spiritual Coach 領導力與心靈教練、國際教練聯盟台灣總會 (ICF Taiwan Chapter) 常務理事(2008)